汉江网评论员 王清波
湖北襄阳被誉为南船北马,“铁打的襄阳”,更有着“华夏第一城池”的美名,这里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尤其是襄阳辉煌灿烂的大量石刻艺术珍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承载着古代文明和先人智慧的石刻珍品历经几千年的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和战乱摧残之后,现已满目疮痍,损毁严重。为此,切实加强对石刻艺术珍品的抢救性保护应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统计,襄阳岘山摩崖石刻共有11处,分为文字石刻和石刻造像两种。其中,襄樊铭、岘石石刻、郑家山摩崖题刻等3处被批准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除襄樊铭和郑家山摩崖题刻已立碑保护,其他的大多数仍处于自然裸露状态。
襄阳岘山摩崖石刻的受损现状 ,除李曾伯纪功铭摩崖保护完好外,其他大部分石刻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 主要受自然风化、山水冲刷和异物浸蚀或踩踏和游客过多触摸等。导致石刻风化十分严重受岩体大部分石刻的字迹已经开始变浅、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襄阳岘山摩崖石刻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它应该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笔者认为,要认真做好岘山摩崖石刻整体文物保护规划方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要培养或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增强岘山石刻文化烦的内涵,提升襄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岘山石刻是一轴反映襄阳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的壮丽长卷,是写在石头上的襄阳历史书,记载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历史轨迹,是襄阳最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是襄阳人民的骄傲。为此,襄阳市应在做好石刻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对岘山石刻文化的宣传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襄阳的旅游文化品位,促进我襄阳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汪晓璐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