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021-09-02 16:53:54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许坤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提出严格管理措施。特别是《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进一步压缩了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引来广大家长一片叫好。

网络游戏因为具备很强的互动性和非常直接的反馈机制,能够让玩家在游戏中快速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很容易让人沉迷上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国青少年游戏成瘾人群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引发的家庭矛盾也屡见报端,“单亲妈妈哭诉儿子打游戏花了15万元”“家长投诉孩子上网课时租号玩网游”等,矛盾核心也是“沉迷网络游戏”。可以说,天下家长苦网络游戏沉迷久矣。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第一次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出台措施。早在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建成了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权威准确的身份验证;2019年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同时,时段时长限定标准仍较宽松,也影响了防沉迷工作推动。此次通知从时段时长限制、注册登录要求、各方监管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更利于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网络,回归现实,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

虽然国家出台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新规,从初端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但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从末端发力,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一方面,家长要扛起培养责任。要以身作则,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远离电子产品,首先改变自己沉迷网络的状况,培养体育锻炼、读书学习等良好兴趣爱好,为孩子树好榜样;要多陪伴,开发更为健康的互动方式,用“面对面”代替“键对键”,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度;要勤参与,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更好融入孩子生活学习,真正关心孩子所思所想,耐心解答孩子问题疑惑,伴随孩子共同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要做好管理和引导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把学生从网络游戏中“拉回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携手推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更加健康的环境。

(编辑:汪晓璐 审核:李云飞)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