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郭朴真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实现大中小学育人目标内容有序递进、螺旋上升。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接班人,而青少年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间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间段。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重视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无疑是从教育的根本上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青少年获得讯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讯息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许多欧美和日韩的影视或文化作品涌入中国,存在很多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文化也随之进入到中国,甚至正在蚕食我们的传统文化,年轻人更喜欢过西方情人节而不是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许多年轻人追随国外运动品牌的限量款等崇洋媚外的现象频有发生;反观日韩文化虽不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其近几年对我国青少年在文化入侵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由于接触日韩文化的人群年龄偏小,所以影响在青少年中更为明显,甚至有不少中小学生,这种人群自我判断能力很弱,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并且不论优劣,全部吸收,这使得青少年群体难以形成正确、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强化重大主题教育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以积极的态度和速度,尽快部署学校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全方位落实,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