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廖齐胜
学区房热潮经久不退,这背后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的问题,追根溯源更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划片就学”“就近入学”是为了保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衍生出的高价学区房已然违背初衷。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区房热潮如果不加以抵制,一方面影响地区房价,违背“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更多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住不起房,买不起房,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婚姻、生育等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接受优质教育的永远是那部分买得起、住得起学区房的家庭,依靠财富获取的教育机会终会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抵制学区房热潮,国家在行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石家庄、南京等地已经发布相关政策,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不同学校优秀教师轮岗,共享优质师资力量;多校划片、就近入学,确保学生享有平等入学机会;多部门联合行动,以学区房名义宣传推广房源、虚假、虚高等违规信息被下架、整改,严格打击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
对待学区房热潮,家长也应理性对待。教育改革马不停蹄,家长们要耐心等待,要针对孩子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学校,优质的教育水平并不取决地理位置,过度关注所谓的“起点”,耗费精力抢占“一学之位”,可能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甚至对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抵制学区房热潮,落实至关重要。例如,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制多年前就已提出,但由于种种限制,打造地区金牌学校、保留名师、考虑教师离家距离等现实因素未能很好落实。政策措施发挥效力关键依靠落实,后续配套服务的保障跟得上才能让老师来得了、留得住、轮的下去。
学区房“降温”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长久发力,才能让教育和住房各归其位,更好惠及民生。
(编辑:蒋琦威 审核: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