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向大会发来贺信并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好证明。前三次工业革命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促进生产力大规模提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致力于人脑的解放,并进一步促进全球各国深度合作、共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将是最大的生产力。
数字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谁掌握了更先进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从生产上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全球协作,资源配置更优、分工更细,企业运营成本更低,产品开发周期更短,生产效率更高;从销售上来说,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精准投放不仅高效快捷,也降低了交易成本,物流、消费等环节的数据反馈又促进工厂实现生产智能化调度。农业生产也开始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转变,各种传感器将土壤的墒情、肥力、温度转化为数据,并由智能系统结合天气、卫星遥感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田间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肥水灌溉在手机APP上操作,喷洒农药由无人机完成,甚至大型农业机械都可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已经覆盖了农业生产全过程。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无接触交易、线上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越来越多的商贸服务由线下转到线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并保持9.7%的增长速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一样诞生,不仅成为疫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增加就业机会,惠及民生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据9月29日在杭州举行的“十四五”数字经济战略与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数字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和激活效应仍将大于消减效应,2020年,全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且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仅“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就有3684万个,同比增长24%。
数字技术不仅驱动着生产力升级,改变着生产方式和就业结构,也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购物、出行导航、新闻咨询、休闲娱乐、政务办理,甚至缴纳水电费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够了,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家电、无人驾驶、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应用必将带来更多便利。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战略规划已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必将快速发展壮大,也将催生更多新的产业生态和合作方式,为疫后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编辑:蒋琦威 审核: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