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松
近日,新华网以《一场信息保护的博弈》为题,对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解读。这些年,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离开网络,生活寸步难行。如何安全使用网络也成了现如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保护个人信息上,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依靠网民力量,建立犹如“朝阳群众”一样的网络防控体系,才能让网络成为安全之地,让网络更好的服务生活。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传播速度瞬息千里。针对不断出现的网络犯罪,需要各级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网络思维运用在日常办事中,就如同电影中高手过招,只有以更快的处理速度,更简洁的办事流程,以快制快,才能在服务网民,净化网络环境上的到群众认可。恰逢其会,这时候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展现了国家对网络信息治理的决心,也展现相关部门从治理网络的速度。以法律规范网络企业行为,以法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以网络速度服务广大网民,符合网络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网上个人信息泛滥的群众需要。将网络安全问题在源头上化解,节约了人力物力,提升了办理速度,提升服务透明度。
保护个人信息更需要线下相关部门配合,需要加大举报受理和公示渠道。比如说,在各大传播平台增设统一的信息举报平台,整合各类网络平台举报功能。探寻个人信息举报快捷方式,探索个人信息举报举证便捷方式,明确信息泄露案件办理期限。借鉴成熟的回访机制,将个人信息与相关互联网企业的信用等级挂钩,倒逼企业绷紧保护意识。利用问责奖惩机制,定期公布泄露个人信息和非法采集用户信息案件受理办结情况,公布相关个案的处置处理结果,以高效透明的大众化处理形式,威慑互联网企业切实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以网络事情网下办的方式,扩展受理渠道,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网络犯罪千变万化,保护个人信息还是需要从网民中寻找支持。需要各级部门利用图片、视频等新兴的宣传形式,以各种新兴媒体为阵地,打造一批精品节目,不断提升网民知法意识,让新兴法律法规变成网络热点快速传播。需要通过传播正面能量,聚集一批有正义感,有一定法律知识的热心网民,通过相关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鉴别知识,帮助他们成长为网络上的“朝阳群众”。大隐隐于市,网络空间不光有各种大V,更多的是热心网友,只有充分调动网民热情,鼓励他们参与到个人信息保护中来,才能让网络监管遍及网络角角落落。只有网络事情大家办,才能更快更及时地阻止各类有害信息传播。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依靠群众,发动网民力量,网上网下联合发力,确保个人信息保护出成效,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