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周启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只有优化人才服务,加速释放“人才红利”,人才创新活力才能够竞相迸发,不断地转化为民族复兴的战略优势、发展优势,筑好复兴之基。
优化人才服务,筑复兴之基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持续加大汇聚一流人才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一些如工业工程、景观学、天文学、药学等新建学科的快速发展,人才创新活力也不断地竞相迸发,为民族复兴事业不断筑牢根基。一个显著的例子,清华大学电子系青年教师汪玉,2009年入职助理研究员,2014年即被聘为教研系列准聘副教授,2018年被聘为长聘教授,2020年成长为电子系主任。短短几年,成为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全方位成长的杰出人才。其成长经历折射出为筑复兴之基,清华大学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用心用情培养青年人才的实践探索。
优化人才服务,筑复兴之基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2019年以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处于学术生涯初期的青年人,提供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待遇,让青年人才潜心学术研究、厚积学术底蕴。同时,加大学术支持,着力解决青年人才成长的瓶颈问题,比如,为科技人才建立科研启动费制度,帮助他们顺利开展研究工作;打破传统的“博导”制度限制,给予青年教师同等学术待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青年人才牵头组建团队、申请国家项目。让人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出好成果。良好的体制机制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了青年科技人才上,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了适宜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让他们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我国民族复兴事业挑大梁、当主角。
优化人才服务,筑复兴之基既要引才,更要育才。近年来,科技部、人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先后启动实施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项目来实施“育才”。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既引才,更育才”成为了优化人才服务的核心根本。河北以雄安新区人才特区建设为依托,编制新区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常态化引进急需人才;贵州按照新增重点人才不低于现有重点人才数量150%的标准,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青海深入实施“教学名师”“高原名医”等人才专项,同时也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既引才,更育才”充分地让人才优势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加快推进了人才强国战略。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需要优化人才服务。“蛟龙入海”、“嫦娥奔月”、神舟十二号“飞天”、5G高速让中国举世瞩目,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优化人才服务,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被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