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人生起跑线”更加公平

2021-11-08 18:54:52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徐耀坤

今年8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强调,“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态度坚决鲜明,让人鼓掌叫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然而,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学校、教师,苦“重点班”久矣。“尖子班”“火箭班”等顶着各类名头的重点班,让本该轻装上阵的家长和孩子、学校和教师背负起“不可承受之重”。

家长为什么挤破脑袋想把孩子送进“重点班”,因为“重点班”意味着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资源以及最高的升学率。学校为什么花样百出地设置“重点班”,因为“重点班”能为学校“打响牌子”“争来位子”“赚来票子”。“重点班”表面上可能培养了一些高分“精英”,但更多地却是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站上“同一起跑线”的机会,破坏了“让人人同享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均衡属性。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促进教育公平,让“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关键是在破除“唯分数论”上下硬功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唯分数论”的指挥棒,是“重点班”的症结所在。从招生阶段的“掐尖”,到分班环节的“拔苗”,其背后都是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唯分数论”在作怪。围绕小升初、初升高的内容来教学,抛开学生需求、社会需要谈育人,“不得设置重点班”的要求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有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机制,让义务教育真正体现公益性事业的属性,摆脱选拔性、竞争性升学教育的阴霾,才能抑制中小学“重点班”的设置冲动,缓解家长“重点班”的选择焦虑。

重点是在加强监管上下狠功夫。遵守“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义务教育法规定,落实“不得设置重点班”的政策要求,既要靠教育行业自律,更要靠教育部门监管。教育监管部门应该对“设置重点班”相关行为,给出通俗明确的定义,把违法违规界线划清楚。应该探索引进技术手段,采取电脑随机分班等方式,降低义务教育学校分班自由裁量权。应该打开大门开展监管,畅通教育监管诉求渠道,通过开通教育投诉热线、信箱等手段,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

核心是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真功夫。如果全社会仍然将应试教育作为孩子成才的“华山一条路”,始终紧盯孩子的试卷分数,那么在这种普遍焦躁的大背景下,要求学校和家长保持冷静是不切实际的。要扭转思想观念,让学校和家长认识到知识累积与思维训练同样重要,在不断增加孩子知识储备的同时,大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防止出现“高分低能”。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补齐孩子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短板,与智育的长板齐头并进,引导孩子将成长成才的“木桶”筑得更牢更大。

不设重点班,班班都是重点;不尚尖子生,生生都是尖子。期望全社会携起手来,更加关心关爱关怀我们的义务教育,让孩子们能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让孩子们的“人生起跑线”更加公平。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