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同情心 厚植文明沃土

2021-11-08 19:00:46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11月3日,央视新闻《男子凌晨坐派出所门口哭诉,暖心后续来了……》引发好评。“我太累了……”。浙江海宁一男子凌晨坐在派出所门口哭泣处警归来的陆沼元和同事发现后一直陪他聊天,安慰他这一幕暖到了众多网友。“难过时被照进一束光,提醒自己努力往前走,不回头”。鸡汤虽淡,但暖胃。

无独有偶,近日,人民日报《老奶奶哭问交警“生活几时才能好起来”,接下来的一幕太暖了》让网友动容。10月21日早高峰,湖北宜昌交警刘正斌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推着一台老式缝纫机穿行在车流中。经询问,老人老伴最近去世了,她想把缝纫机推出来修一修,将老伴生前常盖的被子补好,还有一个白血病的孙女在屋里。“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愿世界温柔善待每一个人。据了解,老人生活有稳定的退休金,孙女的病情目前已有好转。

正如洛克所说,真正的文明社会,不让任何一个人陷入绝境。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做到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道路上,何惧道阻且长,只要传承赶考精神,就能答好时代答卷。

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人们具有普遍同情心,尊重个体自由选择,关注生活细节。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如果一个社会中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相反,如果总是停留在马斯洛 “最低层次需求”——人们为满足最低水平的生存欲望和安全感需求,就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身在这样的社会,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机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美德和生活品质都将成为稀缺品。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