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湖北襄阳:打通残疾人居家生活最后“一厘米”

2021-11-12 16:35:30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讯(通讯员 魏燕辉)“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为我家无障碍改造,这回我的生活可舒心啦!”重度肢体残疾人李长云,终于可以自己坐着轮椅从改造好的坡道轻松走出家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68岁的李长云是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李家寨村民,也是在襄阳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获益的残疾人之一。他因外伤导致双下肢重度残疾,原本可以一步跨过的水泥台阶变成了走出家门的“拦路虎”。老河口市残联为他修建无障碍坡道,改造居室门宽度,安装坐便器并加装扶手,解决了他出行和生活等问题。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更好融入社会的基础。襄阳市各级残联把为残疾人科学精准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从细微处关心关爱残疾人,打通残疾人居家生活最后“一厘米”,为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硬核支持。

入户调查 群众需求放心上

对于残疾人来说,门口的台阶、厕所的房门、高出几截的灶台……这些普通人觉得很平常的环境,都可能成为他们的障碍。

襄阳市残联把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民生的重要举措,纳入各级残联工作重点,有序稳步推进。年初,各级残联即开展了细致的摸底调查,会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生活习惯、住房条件等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改造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按照重度困难残疾人优先、老残一体的家庭优先和急用先改、先易后难、低标准广覆盖原则进行无障碍改造。


(圣朋秀家改造好的橱柜灶台)

圣朋秀是襄阳市樊城区残联在调查摸底中发现并改造的一户,家住太平店镇邵楼村1组,肢体二级残疾,行动全靠两个小板凳。2021年,樊城区残联将她家纳入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根据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室内外地面硬化,配置轮椅,方便她出行;对厨房水电进行一体化改造,安装高低位灶台,方便她日常生活。看到完全变了样的家,圣朋秀眼含热泪:“现在我可以坐在轮椅上做饭,再也不用麻烦邻居送饭了。”

精准改造 帮扶送到最需处

在实际工作中,襄阳市各级残联根据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不断创新优化,科学精准,一户一策,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家庭配套设施及出行条件,满足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愿望。


(余寿军家门前改造的移动坡道和康复护栏)

52岁的余寿军是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三组村民,肢体二级残疾。保康县残联在入户调查中了解到,余寿军去年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来源全靠农村低保和残疾人重度护理及生活补贴。针对余寿军的实际情况,保康县残联将其纳入今年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为他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为他安装卫生间扶手,拓宽洗手间门框,配置轮椅和门口进出无障碍移动坡道,解决了他出入不便的问题;安装室外康复型护栏,为他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条件。如今,余寿军坐着轮椅可以自行在室内外活动,做康复训练,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提高品质 融入社会添幸福

家庭无障碍改造,帮助残疾人解决功能障碍、方便日常生活,也为残疾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李广虎家住保康县城关镇,2002年因意外导致双下肢瘫痪,肢体一级残疾。保康县残联将其纳入今年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生活设施进行个性化配套,目前李广虎在室内外移动、做饭、洗漱等基本生活实现自理。


(李广虎坐着轮椅在楼栋里自由出入)

针对李广虎爱好书法、音乐的特点,保康县残联鼓励他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帮助他参加襄阳市残疾人电商培训。生活环境的改善,拓展了李广虎的活动半径,也开阔了他的眼界,2021年襄阳市第三届、湖北省第十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比赛中,他的器乐表演荣获创新奖。李广虎正在迎来属于他的幸福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襄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工作,2021年共投入710万元,为118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享受到无障碍设施带来的安全、便利,不断增强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编辑:汪晓璐 审核:刘明)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