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链”同构 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2021-03-01 10:49:54 来源:襄阳日报人阅读

襄阳日报讯(通讯员乔明龙 崔海晗)2月2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襄州区委书记黄进在会上作了《坚持“三链”同构振兴乡村产业》为题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2020年,襄州区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3.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1.8%。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成长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中心和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评选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襄州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被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和省委一号文件。

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和全产业链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产量大区向产值大区、农业大区向“四化”同步新区蝶变,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县域经济稳居全省一类县(市)区前五,跻身全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之一。

大格局谋划,明确发展路径。坚持系统谋划,以“现代城乡、品质城市、宜居城区”为发展方略,以“融入主城区、成为主城区、做强主城区”为发展战略,以“有的更新、有序更新、有机更新”为发展策略,按照“一体两带三组团”的区域发展布局,积极打造双沟镇、张家集镇、襄阳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带,培育襄州产业发展增长极和城乡融合连接点。以特色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生态农业、康养产业为重点,构建襄北片区、襄东北片区、襄东南片区“三大组团”,形成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农业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襄阳乃至襄十随神城市群的优质粮食、绿色蔬菜供应基地和乡村宜居宜游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全链条串联,集聚发展动能。构建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形成粮食加工、畜禽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2020年,全球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全自动化酱卤生产线建成投产,100万吨饲料智能生产线全面竣工,标志着襄阳正大公司完成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提升优质优品的全价值链。从农业的休闲、科普、观光等功能中挖掘深层次价值,形成以双沟、张家集等镇为主的休闲农业观光带,以峪山、伙牌等镇为主的城郊农业集中区,程河柳编节、黄龙冬桃节、龙王凤凰咀遗址公园等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80家,接待量达171万人次,综合收入2.57亿元。打造精准对接的全供应链。聚焦生产、物流等环节,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强化基础农产品供应,建立健全产销一体的市场供应体系。全区现有农业合作社1312家、家庭农场488家、种植大户915家,形成优质水稻、马铃薯、棉花、花生、小麦、油菜六大省级标准化板块生产基地。全区物流企业600多家,年物流总额500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万多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年销售额20多亿元。

多维度保障,强化发展支撑。强化政策支撑,设立5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农业投入,每年为企业筹集发展资金4亿多元。强化平台支撑,高起点建设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平台。起步区8平方公里已建成,入驻项目20个,总投资80亿元。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被授予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单位称号。全区农机“三率”达99%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91%。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家。

编辑:蒋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