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把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2021-11-04 13:11:08 来源:人阅读

通讯员 王克伟 全媒体记者 韩洁 黄可

“今年5月,牧兴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帮助南漳县生猪产业实现了集中智能化屠宰,产业增加值也实现了翻番,单一的活猪调运销售成为过去。”日前,南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南漳生猪产业的变化只是全市生猪产业加速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我市是传统生猪调出大市,近年来,全市各级不懈推进生猪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支持龙头企业扩展产业链条,初步建成了集生猪种业、饲料加工、养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为推动我市由养猪大市向生猪强市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襄阳的生猪年出栏量接近400万头,万头以上的种猪场超过10个,存栏能繁母猪达29.72万头,数量居全省第一,可以做到自繁自养;饲料产能达到300万吨/年,可满足本地供应,还能外销周边市州;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96%,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09%;屠宰能力达到440万头/年,屠宰率达到50%。

未来,襄阳该如何把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襄阳市生猪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对标河南省漯河市,支持市内龙头企业对标双汇集团,全力强基础、补短板,打造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

强基础,提高养殖水平,加快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种猪场建设标准,做到市域范围内自繁自养。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高标准创建一批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支持中小养殖场与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签订代养或租赁合同。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采取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或就近直接还田利用等方式,解决中小散养户粪污处理问题。

补短板,推进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发展,构建“产供加销”一体化集群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广襄阳正大全产业链开发、全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全资源可循环的集作物育种、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屠宰与熟食加工、分销物流与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加快屠宰企业提档升级,引导生猪屠宰企业提升屠宰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运猪”向“运肉及肉制品”转变,加快建设冷鲜肉品流通和配货体系,逐步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新型运转方式。打造猪肉制品品牌,构建与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产品可追溯体系。共同打造“襄猪”品牌,增强竞争力。

预计到2025年,全市生猪年出栏可达600万头以上,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达到3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占比达到25%。

《襄阳日报》(2021年11月4日2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