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殷素 通讯员 郭良东 梁文彬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今年以来,市税务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提质增效,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十更”工作目标,即办税时间更短、纳税次数更少、办税渠道更便、税费负担更低、银税互动更广、流转事项更快、服务方式更优、服务融合更深、服务品牌更响、服务评价更好,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着力打造襄阳税收营商环境高地。
服务做“加法”
办税渠道更便。拓展“网上办”,打通网办通道,2021年年底除个别特殊、复杂事项外,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网上办理。扩大“掌上办”,加快融入政务服务“一张网”,充分依托“鄂汇办”APP,实现纳税申报缴纳服务、社保缴费服务、医保政务服务等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并加速推广“楚税通”APP,扩大纳税人掌上办理业务类型,切实为纳税人办税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1至10月,全市共办理涉税业务705.4万笔,其中“非接触式”办理涉税事项占比达到90.68%,网办比例达到91.1%。
服务方式更优。合理调整自助办税终端设备布局,在商户集中的市场和偏远偏僻的集镇均布局自助发票代开和发票领用终端,并积极建设“智慧办税厅”,逐步形成“网上+自助+实体”相结合的“便民办税服务圈”。同时,在老河口试点“综合智慧办事厅”建设,将税务、公安、房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高频事项“搬”进“智慧厅”,实现多部门事项一厅24小时不间断办理。
负担做“减法”
办税时间更短。全面提速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时间,实行“快审快办快退”,将办结时间从15日缩短至全流程7日。1至10月,全市共办理增量留抵退税36笔,退税金额39255万元,全流程平均办理时间6天,优于省局要求的税务环节7天办结的规定。在出口退税办理上,推行无纸化单证备案和扩大无纸化申报范围,压缩单证收集整理时间,将办理正常出口退税平均时间保持在4日内并继续有所优化。1至10月,全市累计办理出口退税56039万元,办理免抵34283万元,平均办理时间仅为2.5天。
纳税次数更少。加快推进增值税、消费税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附加税费合并申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财产行为税纳税申报“十税合一”,将纳税人年纳税平均次数缩减到6次以内。1至10月,全市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合并申报达16961户次,占总申报比例的87%,纳税人负担进一步减轻。
税费负担更低。继续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尤其是新出台优惠政策,积极落实房产原值扣除率从25%提升至30%的房产税新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定位,助力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持续发布税费相关政策和解读,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广为人知、应享尽享。今年以来,共开展所得税政策系列讲座6期,培训纳税人近60万人(次)。
体验做“乘法”
银税互动更广。进一步深化“银税互动”,在推行“纳税信用贷”的基础上,推动商业银行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的企业范围在纳税信用A级、B级、M级的基础上扩大至C级。广泛宣传“线上银税互动”产品,联合市工商联等部门以“春雨润苗”行动为契机,提升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对产品的知晓度,积极帮助小微企业以信换贷,实现有融资需求企业的涉税信息“授权即达”。今年共向全市18家商业银行推送企业信息13万条次,帮助3521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授信,贷款余额21.44亿元。
服务品牌更响。“无申请退税”自2017年创新推出以来,于2018年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于2019年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今年3月,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研究后决定在全省推行该模式。1至10月,全市共办理“无申请退税”152787笔,“无申请退税”金额达8200万元,为纳税人快速回笼资金提供了极大便利。
服务评价更好。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将服务质量与评价运用挂钩,1至10月,收到服务评价306.04万笔,满意率100%。同时,着力构建“收集—分析—推送—响应—改进”税费服务需求响应体系,把“政策红包”送下去,把问题诉求带上来,着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操心事、烦心事。
流程做“除法”
流转事项更快。全面梳理涉税流转事项,进一步压缩法定办理时限较长流转事项的服务时限,尤其是针对法定时限较长的流转事项,从流程和时限上进行双压缩,平均办理效率提升40%,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等特殊事项提效达75%以上。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扩大涉税资料事后留存备查范围,对B级以上纳税人在书面承诺愿意承担不实承诺法律责任的前提下,可不要求提供有关证明,而依据书面承诺办理相关涉税费事项,让纳税人少跑路。
服务融合更深。加强与市工商联等部门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涉税政策培训,持续改进和优化纳税缴费便利化举措,消除纳税人多部门多头学的负担。加强联合精准监管,对所有涉及税费检查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大力推行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管理,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今年以来,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协同市商务局、武汉海关,完成了对汽车销售行业、二手车流通行业、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多次联合抽查,避免多部门重复检查带来的负担。
《襄阳日报》(2021年11月26日4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