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警惕互联网任性

2022-01-26 16:00:17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吉莉

2021年拉下了帷幕,但2021年发生的公共事件却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从何时开始,突发事件、公共议题的出现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网络审判”。眼下,网上评论区动辄沦为“舆论法庭”“混战现场”,甚至发展为观点相左就开“撕”,一言不合就开“怼”……从公共事件到鸡毛蒜皮,总有人吵得天昏地暗。

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为何如此任性,为何越发容不下理性思考和讨论,情绪宣泄为什么总是跑在事实真相的前头?

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媒介通过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产生着巨大的公共舆论力量。非理性、带怒、戾气产生的原因很多,如社会利益多元、诉求分化、矛盾凸显等等,都是重要原因。网络行为少有监督制约,言语全凭自律,谁喊声大,谁吸引人就多。复杂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伪莫辨。从目前发展阶段看,理性声音在网上相对稀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的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权安全。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法治教育,提高公众网络媒介素养,使网络舆论的公众趋于理性。才能让公众在遇到道德与法律冲突问题时,首先能够通过法治意识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而不是想通过所谓的“人治”进行道德审判。

其次,培育公众网络素养不能仅仅指望公众的自律,更有赖于政府部门和媒体平台发挥把关作用。对网络上有关公众事件、司法案件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甄别取舍,杜绝攻击的信息大范围滋生传播,引导公众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网络公众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既要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也要对其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更为根本的,则是打破流量至上、不问价值的算法逻辑。技术运用不能以号称中立为借口逃避责任,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同时,广大网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被片面言论主观情绪所绑架,跟风散布不实言论沦为“帮凶”,网络任性但我们更应保持理性,清朗理性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增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