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谭堃
文物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将文物保护好,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文物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进步明显、成就非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文物事业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利用好文物是政府的责任,必须尽职尽责,确保文物不受损坏,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物,仅凭政府的力量,已难以满足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需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离不开社会合力。在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也是破解文物保护利用问题的途径之一。
文物不仅要保护,还要合理利用。襄阳古城及古城墙属于明代古建筑,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文物的同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加入现代元素,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襄阳这座古城的由来,从认知到喜爱,从喜爱到保护。
只有合理利用,才是对古城、古城墙的最好保护。只有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才能够唤醒全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对襄阳古城的历史记忆,凸显它的自身价值,让它焕发出时代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