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让安“薪”过年不再遥远

2022-02-08 11:54:02 来源: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1月26日,《半月谈》刊发《年底讨薪人:担心离开工地就再也要不回钱》一文,令人欣喜,也令人深思。“我们拿到钱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距离虎年春节不到一个月时,来自四川眉山的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王富,终于拿到了总承包单位支付的60万元工资,“手下的兄弟们可以安心过年了”。

根治欠薪行动让民工兄弟安“薪”返乡。“债不过年、落袋为安”是内化到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优良传统,在资本信用扩展背景下,入职初期“上打下”压一个月工资、入职后“挤牙膏”式支付、成为老员工后“预借式”的拖欠支付、岁末年终拖欠尾款“聚拢人心”的伎俩,已成为欠薪者的惯用手段,在行业内成了工资支付游戏“潜规则”。可喜的是,去年11月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越来越多如王富带领的兄弟一样的农民工能够安“薪”返乡。

多方努力让讨薪不再难。从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替重庆农妇熊德明讨薪,到2009年信义兄弟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道德坚守,再到2017年李克强总理为云南昭通鲁甸甘永荣讨薪,政府、媒体、社会、司法等多方同心协力,让“能拖就拖,来年再给” “三角债务,拖着理所当然” “游资在手,通胀无忧” “欠钱者是大爷”惯用招数不断失灵。事前主动介入,用人单位保证资金充足再开工,依法依规进行用工管理;事中参与把控,人社等相关部门对农民工登记造册熟悉底数,动态掌握工资支付情况;事后跟踪落实,对农民工工资没有按时或者足额支付的工程项目,住建等相关部门验收时注意控制欠薪风险。同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媒体持续关注,社会积极参与主动支持,有效化解欠薪顽疾。

发挥法律定纷止争效能让讨薪更顺畅。对于近2.9亿农民工来说,拿到钱过好年,是最朴素的愿望之一。客观而言,农民工兄弟用自己的辛勤推动着基建事业发展,自觉不自觉中为城镇化贡献了聪明智慧。民工讨薪不应只有一条路,援助追讨欠薪也不应只有一群人。相信有劳动监察、法律援助、工会组织、媒体舆论、司法、社会等凝聚合力,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共同帮助农民工纾困,再加上民工自身逐步提升法律素质,重视并掌握劳动合同,根治欠薪问题将不会遥远。 


(编辑:蒋琦威  审核:杨明阳)

编辑:蒋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