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姿君
从内含鲍鱼、海参、瑶柱、猪蹄筋、花胶的全家福金汤佛跳墙礼盒到“良渚定胜”礼盒,被那卷“朕知道了”胶带掀起的博物馆文创风潮,如今几乎成为各家博物馆的标配,春节市场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春节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博物馆提供“从文物来、到生活去”的解决方案,深刻体现了“两个结合”在细微之处的落脚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怎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文化发展涵源立根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其实不只是博物馆,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没有一项不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正是不断融合创新才造就了新时代的新文明新气象。
兴传统文化要不断的发现与挖掘。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从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中拾遗,才能够转化出更加优美的乐音。正如我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民本、报国、诚信等传统思想中攫取成果。展望新征程、迈进新时代,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历史长河的溯源者、传统文化探索者,不断在丰厚的基础上创新创造。
展时代形象要体现出脊梁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大踏步迈向了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文化创新创造只有做好“两个结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同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国人民才能昂首阔步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行稳致远,唯有坚定信念、挺起脊梁、强化担当,才能做到以文培元凝神铸魂,才能在厚植文化基因中凝聚精神力量,展现强国担当!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一直以来被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奉为圭臬,我们也应该时刻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转化当做重要任务,率先垂范、借力使力,让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编辑:蒋琦威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