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周钰婷
过大年,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人们总是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孩童时盼着长辈们的大红包,青年时盼着久违的休息日,年长时盼望着游子的归来。人们用行动将春节赋予了多重味道,是忙碌的踏实,是团圆的幸福,是离别的期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家庭年前的准备工作与俗语不完全相同,但都有着共同点——忙碌。飘香四溢的风干香肠、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油滋滋的各类炸货等,都是人们忙碌后的硕果。一年准备一次的年货,印刻着每个家庭对于过年的理解。普通、丰盛的年货,饱含着人们对于来年的更多期待,譬如“年年有鱼”“大鸡大利”“蒸蒸日上”等。这是过大年时,家里独有的忙碌而又踏实的味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春运大戏”拉开帷幕,游子归乡便提上了日程。也就只有春节,能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同时奔赴家乡,为了一年一度的家庭大聚餐——年夜饭。无论是浙江的鳗鱼鲞,还是上海的腌笃鲜、广东的白切鸡,美食随时随地可以吃,家人并非时刻相伴。因此,年夜饭更像是一次久违的团圆聚会,家人们一起嗑瓜子、看春晚、守旧岁、迎新年,是难得的放下奔波、开开玩笑、唠唠家常的时光。而在疫情下,人们更能体会平安团圆来之不易。平安又能团圆的时光,是过大年的幸福味道。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新年的开启,意味着人们要以全新的面貌,踏上新的征程。在家的父母,总是担心在外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用新鲜蔬菜、各种卤味、零食礼包等填满车厢,用家的味道表达着他们对于游子的担忧。离乡的游子,满载亲人的爱,带着殷殷嘱托与对未来的期盼,继续着梦想的追逐和生活的打拼,等待着来年的团圆。年味还没散尽,分别在所难免。道一声“珍重”,挥挥手告别。期望与等待,是游子的新年奋斗的动力,更是家中回味无穷的温暖味道。
年是团圆的期盼,家是永远的港湾。带着对彼此的祝福,和最爱的人,一起吃一口热腾腾的团圆饭,便是过大年最幸福、温暖的味道。
(编辑:蒋琦威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