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软环境铸就硬实力 跑出襄阳发展加速度

2022-02-22 16:37:04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骆珊珊

项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三个月来,正大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吉利科技集团等一批领跑全国的产业巨头相继在襄阳落户,充分体现出襄阳持续打造的“升级版”营商环境已经牢牢抓住了各大企业的心,让他们认可襄阳、留恋襄阳,愿意共同投资和建设襄阳。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在全市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奋进年”动员大会上,襄阳市委书记马旭明同志上提出,“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营商环境,像办自己的事情一样为市场主体办事。”如今,襄阳已跻身全国营商环境评价50强。成绩令人激动,但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更值得称赞。

以人为本,营造爱商重商的浓厚氛围。襄阳在向各类企业热情抛出橄榄枝的同时,陆续出台《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襄阳市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高位推动为企业发展营造积极宽松的政策环境,尽显诚意;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消除附加条件、设置门槛、隐形歧视等一系列在准入许可、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让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市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感情、带着政策、带着问题“走基层、进园区、访企业”,让“人找政策、登门办事”变成“政策找人、上门拜访”,充分体现关心与支持,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用足用活各项惠企政策,下大力气帮助企业减税降费,落实园区企业房租、装修等补贴,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真正让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流程再造,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近年来,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核心,襄阳全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许多事项从以往的“围着办”“等着办”转变为“掌上办”“自助办”。2021年,通过开展“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756个市本级事项实现“一窗通办”,151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1个事项实现“一次高效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掷地有声。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积极学习上海、浙江等地区先进经验,以先进理念直面发展难题,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减程序、减时间、减成本,使政务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业项目“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等一系列创新性改革成果更是转化为项目快速落地的成效,让企业一次次惊叹于“襄阳速度”。

作风攻坚,锻造排忧解难的服务队伍。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全市党员干部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动力源泉,自觉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大局意识,纷纷化身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纾困解难的“清障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市领导带头领办事实项目,各市直单位纷纷晾晒领办事项清单,在促进企业发展、项目推进方面纷纷立足职能职责出实招、出新招、出硬招,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设立123个“办不成事”窗口,直面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接球不踢球”,用耐心、热心、真心解决棘手问题。设立2000余个市、县两级驻企工作专班,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冲到生产一线、建设一线,掌握一手资料,通过帮扶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让问题就地反映、就地解决,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在与企业的交往中密切关系,增进彼此感情。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2022年是湖北营商环境“提升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襄阳也必然在强烈的“内卷”过程中不断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系统工程,以软环境铸就硬实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编辑:王鑫 审核:杨明阳)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