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刘影
所有的体育赛事,到最后展现出来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城市文化的传承。世界上没有哪项活动能像奥运会这样,让参与者抛除歧见,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同一个赛道上;没有哪个盛事能如奥运会这样,让人们不分性别、国籍、民族、信仰,为了共同的梦想在同一座平台交流对话。2022年北京冬奥会选择在中国春节期间开幕,更是搭建了一座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桥梁,向世界再次展现了中国新面貌及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体育交流,让世界各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团结。就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多次提到的要“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国的效率、决心和活力,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始终践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体育无歧见,北京冬奥会架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沟通桥梁。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沟通理解、交流合作、和谐相处,而北京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正是当前时代最需要的。为了营造更理性宽容的氛围,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实力、享受比赛,中国全力以赴。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 中国向世界兑现承诺,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
体育无年龄,北京冬奥会闪耀着“逆流而上”的精神。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比拼的除了心态、技术,身体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作为运动员都有黄金年龄,因此不少30岁以上、多次参加国际大赛的运动员被称为“老将”。但也有句谚语“年龄只是个数字”,在本届冬奥赛场上我们始终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些坚持,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现场,德国速滑选手老将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笑着冲过了终点线,用第八次参加冬奥会来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50岁生日。 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颁奖仪式上,41岁的法国老将约翰·克拉雷在领奖台 亲吻 摘得的银牌,成为北京奥运会上年龄最大的奖牌获得者。对人类来说,克服年龄带来的运动局限本身就是一项挑战,不断的超越自我,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体育无国界,北京冬奥会是地球人搭着彼此肩膀前进的充满友谊的竞技场。中国17岁小将苏翊鸣已锁定冠军后,与身旁的日本教练佐藤康弘紧紧拥抱,他说:“佐藤老师是改变我人生的老师。教练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和进步环境,这个成绩不仅对我,对他也是特殊的,我们过去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体育竞技的世界里,技术输出与借鉴的例子屡见不鲜。不少国外代表团在中国教练的指导下摘得桂冠,也有很多中国本居于弱势的项目在外籍教练的指导下走向辉煌。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朝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进发是奥林匹克运动最珍贵的精神所在,也是当今世界的节奏与潮流所在。
随着北京冬奥会赛程的推进,全球观众看到了一个团结、励志、拼搏、温情、和谐的冬奥盛会,这正是全人类共同期盼的图景,也是“更团结”的现实写照。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发展波折起伏的当下,国际社会唯有携手同行,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王鑫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