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筑牢防诈反诈“防火墙”,捍卫网络安全

2022-03-04 16:56:23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赵佩云

近期,江苏小伙在柬埔寨被网络诈骗公司强制抽血导致病危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血奴”事件让柬埔寨的网络诈骗行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众多网友纷纷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曾经被骗的经历,一时间,“网络诈骗”一词登上风口浪尖。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一直致力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群众实现用网安全。

网络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要让网友主动规避被骗风险。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给广大群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让网络诈骗犯“骗无可骗”。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骗取受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调查显示,72.6%的网民都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约5.7%的网民曾经中招。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0亿之多,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1.6%,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于手机APP,这就意味着稍有不慎,就会被居心叵测者骗取财产。自2014年起,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是我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此期间,网信办会同其他相关单位会开展为期一周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从学生到留守老人、从社区到广场、从城区到乡镇,通过短信、视频、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力求把网络安全知识传到千家万户中。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打击防范网络诈骗的根本保证。2月23日,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切实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2021年6月,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它的“反诈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一句“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成为网络爆梗。至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APP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次,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努力为人民群众构筑一道防诈反诈的“防火墙”。

健全网络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构建网络诈骗敏感词反馈机制、开通举报渠道,为群众保驾护航。加强网络管理机制,依法保证互联网账号注册信息保密性,明确网络平台管理者责任,确保网络用户信息不外传,一旦发生信息泄露,要做到追根溯源,依法处置。设置网络敏感词,电商交易中触及敏感词时,系统可自动关闭交易,并反馈给网络平台管理者,进而派专业客服人员与用户联系,提醒用户注意财产安全,避免上当受骗。开通举报渠道,对网络用户举报账号及相关信息进行后台查询,并关联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及时举报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把违法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网络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怎样筑牢防诈反诈“防火墙”、如何才能让网络诈骗无所遁形,如何用专业的方法解决网络诈骗难题,是我们从事网络安全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网络诈骗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与时俱进,增强专业性,为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