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近年来,网上网下商家诱导消费方式层出不穷、“促销活动”花样百出,老百姓的消费环境始终处于不安全、不稳定的“玻璃态”。当我们在为监管部门事后成功协助老百姓消费退款、守护“钱袋子”安全点头称赞的同时,更应当看到,严厉打击商家诱导消费行为,凝聚合力守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给老百姓一个安全、放心、稳定的消费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之态。
守护百姓消费安全,强化宣传意识是基础。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面对网上网下千奇百态的消费广告、光怪陆离的商品宣传标语,广大老百姓特别是老年消费群众不仅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购物商品,更容易陷入诱导消费“陷阱”,从而无法自拔。因此,加大理性消费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是一切根本。要提高消费者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关注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在辖区集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悬挂宣传标语、海报,并在网上通过手机报、消费APP、论坛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发布消费安全知识公益短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理性、合理消费意识。另一方面,要将消费者应享有的消费权益,解决争议的途径、投诉范围等相关知识编印成宣传单,通过宣传活动发放到消费者手中,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理性维权。
守护百姓消费安全,加强监督监管是关键。面对接连不断的恶性诱导消费行为事件,归根结底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消费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在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的同时,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监管部门不能习惯于在媒体曝光之后再进行突击式检查,应该主动出击,通过严密监管严惩各类诱导消费、欺瞒诈骗的安全行为,使铤而走险者付出令其难以承受的代价,真正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守护百姓消费安全,商家认清本质是根本。促销推广、加大商品宣传,谋取更高的金钱利润是每一个商家平台的目的所在。营销手段本无过错,但越过红线、夸大宣传、诱导消费却是不义之举,为人民群众所谩骂唾弃。应当看到,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平价商品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商家唯有不断提高门店商品“性价比”,合规合理向消费者表明商品的用途、价格等相关信息,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避免误入盲区,才能俘获老百姓的“芳心”,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从而形成利润高、评价好、受欢迎的“闭环区间”。同时,要自律自警。近年来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影响面方的典型消费维权案例时有发生。我国《广告法》明确指出,“对于产品或服务存在过度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形,需因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广大商家门店当以此为戒,时刻敲响自我警醒之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守护老百姓消费安全,需要全社会凝聚合力。这项工作,做起来肯定比说起来要难得多。但是,为了老百姓放心消费、开心购物的安全环境,为了社会向善向好的消费氛围,再难也必须做到,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