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艺珺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提出,网暴事件频发的原因,在于遏制和打击的力度不够。并给出三点建议,强有力的反映了广大网民的心声。
当今社会网暴频发,需快速行动起来,对网络暴力坚决说“不”。有些平台为了流量一直禁红不禁黑,甚至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之前某平台在袁隆平先生还在医院抢救时,就急吼吼地第一个跳出来,发布了袁老先生已去世的消息,引起社会一片哗然,直到最后官方真实发布袁隆平先生去世的消息,民众们反而不敢相信了,以为又是虚晃一枪。抢跑的某平台最后发表了道歉声明,但打脸的行为一个接着一个,真是为了流量,连新闻的真实性都不要了。纵观之,互联网监管已进入深水区,我国对社交平台的法律规范明显滞后。因此,加强立法,用速度争取时间,加快促进网络空间的规范治理是当务之急。
网暴是把无形的刀,需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把其关进制度的笼子。网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天津返大连感染新冠学生流调信息泄露遭网暴,年仅15岁的寻亲少年刘某州因受到众多网友的无端谩骂和指责而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悲剧的发生让全社会感受到网络暴力这把“无形之刃”的巨大危害。平台、媒体和施暴者难辞其咎,压实平台责任、加快处罚改革迫在眉睫,一旦发生网暴事件,对被网暴者的伤害进行评估后平台也要赔偿和惩戒。同时,要及时预判、应对出台相关的网络社交法,本着言论有边界,平台有义务,个人有责任的治理思路,防止网络空间成为不法言论的大染缸。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当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网暴是一种“私刑”,打击网络暴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除了夯实平台责任,为网暴受害者提供及时的救助机制也非常关键。要知道网暴界定困难重重,需有序将其边界清晰化,对网络暴力更要专项攻克,提前预判,别等网暴事件形成后再涉入,那就被动了。我们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个时代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只有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客观表达、理性讨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我们才能在网络空间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