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人文之花绚丽绽放 擦亮美丽江城的“文化名片”

2022-03-16 10:24:21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江珊

春暖花开,一年一度樱花季即将到来。据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樱花预报:今年武汉大学中樱品种预计在3月15日左右迎来初花期,3月22日前后进入盛花期。

樱花源于中国,樱花最早起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宫廷就有栽种,到唐朝,很多私人花园里都有它的身影,唐朝诗人元稹的《折枝花赠行》中曾写道:“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李商隐也写过:“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每年3月,江城武汉如烟如霞,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从最常见的白色大岛樱、淡粉色的染井吉野,到罕见的花朵大如乒乓球的菊樱,再到颜色神奇的绿樱“御衣黄”“郁金”,以及产自云南、福建的中国山樱花……武汉一应俱全。其中,武大的樱花在全国范围内赫赫有名。

樱不在艳,有校则名,武大樱花是沧海横流中的一抹惊艳。有着历经沧桑的坚韧,有着和而不同的包容,见证了历史,续写着和平,人们"慕名”来赏樱,并不仅仅慕樱花之名,还慕百年老校之名。武汉大学有上百年的建校史,依山傍水而建,坐落于珞珈山环绕着东湖水,由于武大的樱花大多与身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富丽堂皇的古典式建筑群如樱园老斋舍、理学院、工学院等相伴,这就在无形之中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而且还营造出了一种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感受得到的独特学府氛围。这便是名牌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再配上优美的自然风景之后所形成的不可抗拒的巨大魅力所在。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综观古今中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融合发展上的探索成效斐然。文化资源本就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资源,很多也富含人文要素、打上文化烙印,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文色彩越浓厚的旅游资源就越有魅力。比如,武汉花博汇景区以花卉旅游观光为主导,导入文化创意体系,深耕‘花文化’,建成蔡甸首家城市书房‘百花书房’,让游客在花海中感受到文化与书籍的魅力。此外,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将重点展示兼具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新产品、新主体、新业态,组建服务于产业生态链的网上交易平台,以“文化+”“旅游+”撬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这就说明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以观光看景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樱花爱阳光,爱温暖,爱湿润,还有一点儿不怕冷,这跟四季分明的武汉,性情相投,樱花开落年复一年,它们也见证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岁月,东湖彼岸,珞珈山上百年武大校园,樱花树下情意千千结,我们相信,只要“落樱”依旧缤纷,花朵芬芳伴随着武汉大学浓重的文化氛围,武汉樱花在武汉大学这一华中地区最高学府的带领下,将一步步成为武大乃至武汉向外展现的靓丽的文化城市名片。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杨明阳)

编辑:唐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