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胡金鑫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建议“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对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企业追究相关责任”,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也是众所周知的,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曲和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特别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不完美,需要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健全。
对于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游戏这个问题,应该是国家、企业、学校、家庭共有的责任,需要多方协同,缺一不可,需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一刀切”,要借鉴“大禹治水”的疏堵结合之法,实现有序监管。
所谓“堵”,就是指国家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标准,完善网络游戏监管平台建设,加大对网络游戏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企业健全网络游戏内容分类机制,从源头杜绝不良信息对未成年的危害,落实游戏注册信息身份信息验证,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学校加强对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管理,严把校内上网服务安全防护关,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协作机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合理控制手机支付限额、日常消费限额和孩子上网的经济来源等等。
所谓“疏”的主战场是家庭,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家长除了监督之外,更多地应该要陪伴和尊重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疏导作用。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合理游戏时间中,在游戏中引导教育孩子学会识别游戏分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接收;端正对游戏的认知,正确认识学习和游戏孰轻孰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竞技意识和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合理分配生活、学习和游戏的时间,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在游戏时间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制定成长的远期大目标和近期小目标,还要注重孩子兴趣爱好培养的多样性,让孩子在游戏时间外也能找到快乐。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