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杨亚萍
又是一年春来到,草长花开燕莺啼。襄阳,一个众所周知、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梅花、樱花、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杜鹃花等百花争相绽放。一场五彩斑斓、动人心魄的视觉盛宴正在上演,让这座充满故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加绚丽多彩、摇曳生姿,也让无数外出踏青赏花的游客大饱眼福、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顷刻间,踏青赏花、采摘尝鲜等活动成为我市春季旅游的热门主题。各地将围绕不同的花卉举办不同主题花节,吸引市民前去拍照打卡,这不仅能带动农家乐、民宿、农副特产等周边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以花为媒,凭借花海带热新的经济业态,已是公认的发展路径。赏花,已逐渐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财富密码”。不过,“赏花经济”的产业链较难延伸,花期较短、季节性强、同质化严重等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赏花经济”的长久发展。此外,“年年岁岁花相似”所带来的审美疲劳,也会引起市场疲软。如何破解这些短板、难题,让“赏花经济”常开不败,需要我们下功夫去探索解决办法。
地方文化特色作为赏花型休闲农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特色民俗、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做好文化引领、文化植入,加大创新力度,紧扣差异化,重视乡土文化,加强游客沉浸式体验。如可抓住乡村旅游“忆苦思甜,回味当年”的特点,游客前来赏花时,可体验摆农家大席,吃农家饭,甚至可以通过体验乘坐牛车、马车,骑、坐二八大杠在乡间兜风,夜晚在村头稻场里看露天电影等来感受儿时旧时光,激起游客的浓浓乡愁,使其念念不忘;也可抓住村民纯朴善良、热情厚道的特点,赶农村大集时,在田间地头采摘农户家的新鲜蔬菜时,买“路边摊”上的豌豆尖、油菜头、香椿、荠菜 、蒲公英、春笋等新鲜的农家菜时,让游客切身体会到村民的质朴。真正做到用“文化味”扩展“赏花经济”内涵。
此外,还需每年定期对赏花景观进行迭代升级、增加游乐项目,可推广引入“赏花+”模式,融入摄影、展览、节事、研学、康养、露营、非遗体验、文艺演出等,做到赏花娱乐两不误;需逐步对赏花景点附近的餐饮、住宿、停车、道路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做到让游客“进得去”“出的来”“留得住”;需强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人才保障,培养和带动一批有乡愁、知乡村、爱乡村的“好乡贤”;需要研发鲜花加工产品,生产花卉特色食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来延长“赏花经济”链条。
和我在襄阳的田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花都凋谢了,也不停留.........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