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3月14日,人民网刊发《端稳饭碗 就得做大做强“小”种子》一文。指出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这件“大”事,必须关注背后的“小”种子。
厚植生态优势,保存农业物种资源。种子得益于一方水土的滋养,不止结出果实供人们饱腹,更是身份认同和本土文化的象征。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作“中国第二个长城” “了不起的人间奇迹”的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凭借物种多样性优势,通过“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存粮于仓”的贮存技术和“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天人合一的农业生态智慧,不但创造了规模宏大的石堰梯田景观,而且还创造出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保存了大量重要农业物种资源,实现了“地种百样不靠天”的神话。
增强战略定力,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正如农谚所说:“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是粮食根基,粮食安全不容忽视。我国从战略高度将解决种子问题作为去年八大任务之一,通过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了一场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种源安全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勇于抢抓机遇,做大做优做强种业。历史上,丝绸之路直接促进了沿线各地农作物的迁徙和引进,丰富了所经地区的食品品类、优化了饮食结构,地理大发现后红薯、玉米、烟草等作物进入我国,对人口、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种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接手拜耳原有种子业务,形成以拜耳、科迪华农业、中化+先正达、巴斯夫为首的四大集团。中国化工全球种业规模达到10%,拜耳和孟山都的全球份额达到40%,杜邦陶氏全球份额达到30%。全球种业呈现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态势。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选好种子,才能多打粮、打好粮。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