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清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丰富村民文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
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擦亮乡土文化品牌。襄阳建城2800多年,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史文化蕴藏在千年襄阳的每一个角落,孕育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樊城有水淹七军遗址,牛首张湖村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故乡。目前,襄阳市已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3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95项。正在兴建的关圣古镇项目用地面积1500亩,投资达80亿元,建设三大主题文化区,再现襄阳2800年历史的盛世繁华,三年内,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实现年接待游客量50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人数达6000人。
塑造新乡贤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尚。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乡土,以乡愁为基因,以乡贤为楷模,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新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精英,是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业绩,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又与乡村有着血肉联系、对乡村充满深厚感情并为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的人。樊城区先后已涌现太平店镇的豆制品大户张福荣,养殖专业户胥红艳、根雕艺术家何根富等23名农村新乡贤,他们为樊城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重塑新乡贤文化,发挥好乡贤在倡导文明新风尚的积极作用,宣传新乡贤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事迹,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回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乡村文化的兴衰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紧密相随,没有文化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深度挖掘,让“记住乡愁”与“乡村振兴”成为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发展中比翼双飞。(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辑:张紫悦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