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清波
互联网作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青少年是网民的最大群体,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引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时代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营造网络文明家庭学校是第一主体责任。要植入家风、家规、家训,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言传身教。为青少年树立安全、文明、依法上网意识,避免被“负能量”影响,这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们应该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同时,家长们还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青少年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专项行动和主题教育,激励青少年在网络空间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网络文明要纳入文明校园测评的内容,开展网络文明童谣传唱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推广。在学生中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中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努力发挥生力军作用。
营造网络文明要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依托各地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机构,进一步明确网络素养教育职能,确定一批青少年网络素养实践教育基地。组织教育专家、学校教师等热心人士成立网络文明宣讲团,通过专家见面会、主题报告会、咨询服务等活动形式,宣传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文明规范、网络伦理道德等知识,为青少年提供辅导帮助。针对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网络聊天等突出问题,指导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预防沉迷网络宣传活动,帮助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戒除网瘾。
营造网络文明着重在文明科学上网。青少年要遵守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勇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同时,上网要做到: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要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要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