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整治网络暴力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2022-03-24 17:36:14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尹竞苓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从浙江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到网红“罗小猫猫子”直播自杀悲剧,再到寻亲男孩刘学州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选择轻生......网络暴力不仅影响公民身心健康,更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集聚合力整治网络暴力,从“三点”入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以教育引导为切入点,形成文明上网的“好风气”。造谣止于智者。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网民甄别信息能力的缺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引导、转变观念。一方面,加强教育明态度。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网络安全作出的重要指示,让网民、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文明素质,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转热度。要强化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推进与道德素养过关的网络媒体深度合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在网络舆论偏离正常轨道时,引导舆论发展方向。

以完善制度为根本点,构筑网络暴力的“防火墙”。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合理都客观上增加了网络暴力乱象。一是规划顶层设计“一张图”。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从国家层面规划好网络暴力的相关立法,惩施暴者恶行,护公民合法权益,从源头遏制网络暴力现象。二是出台专项法律“刚约束”。采取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来应对网络暴力,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法律,在刑法中增设“网络暴力罪”,根据网络暴力的行为表现和危害后果明确立案、定罪和量刑标准。三是完善配套对策“强落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通过更细更实的实施细则来落实,对网暴发起人和首要分子、盲从或起哄分子区分开来惩治,让制度落到实处。

以监督监管为着眼点,念好网络安全的“紧箍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发挥好监督执纪利剑作用。一是坚持监督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把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媒体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对网络暴力现象监督力量投入,让网暴行为无所遁形。二是坚持执法专业化。加强部门联动,集中执法力量,对执法人员进行网络暴力知识专项培训,确保对网络谣言发布者、转发者、管理者精准执法,当好网络生态的安全员。三是坚持惩戒严格化。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对媒体不实报道、营销号“带节奏”、网民跟风施暴的现象进行警告、罚款,对侮辱谩骂、人肉搜索、造谣传谣等网暴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网络有道义,言论有边界,只有守住指尖上的文明,才能守住网络表达的底线。我们要从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广泛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建网上美好家园。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