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何程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教育好、培养好青少年,全社会应该凝心聚力,协同发力,在树立理想、磨炼本领、担当使命上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在树立理想上传播正能量,不要“放任自流”。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青少年的理想追求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在青少年理想信念逐渐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面对网络信息时代多元化、碎片化的文化思潮冲击,容易迷失方向,在树立理想信念、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为把好人生方向,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履行责任,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通过办好思政课、传帮带等多种方式,为青少年搭建正能量的交流平台及成长空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在锻炼本领上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一方面,创造有利环境,引导青少年全面成长。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要针对青少年成长阶段规律和特点,制定多元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着力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青少年学业“减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热衷于“抢跑”、“速成”教育,各种培训班、作业层层加码,透支了青少年兴趣和精力,导致身心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极端案例。对此,校内校外要协同发力,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做好“双减”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减负不减质。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要在担当使命上勇于交棒,不要“越俎代庖”。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一百多年前,面对民族危亡之际,身穿学生装的青年学子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支持,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进入新时代,我们身边也涌现出一大批热心公益、热爱科学、助人为乐的“新时代好少年”,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亮丽风采,值得信赖,勇担重任。要始终相信青少年的力量,让青少年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抱负、拼搏奋进、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