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

2022-04-14 17:25:26 来源: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稳定、经济秩序保持的根本保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对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15”的主题是“促进消费公平”,营造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要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因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识别产品质量和做选择的最重要参考就是商家的诚信度、品牌的信誉度。然而,饱受诟病的“刷单炒信”、虚假的折扣、虚假的宣传严重破坏着诚信体系,虚假销量和虚假评价让消费者无法准确获得有用的信息,让本该愉悦的消费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霸王条款、捆绑销售、隐形条款、杀熟宰客等不诚信行为同样也侵害消费者权益,直接影响消费体验,降低消费意愿。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预付费消费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失信联合惩戒,必然能营造更加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进而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必然能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长期以来,债务纠纷、拖欠工资、执行难、婚恋交友诈骗、房屋中介诈骗等问题也是影响广大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这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失信代价小不无关系。《意见》提出,围绕市场经济运行各领域各环节,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等各类主体,依法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用完善的信用记录和有力的信用约束,促进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撑起一把“保护伞”。

偷税漏税、骗捐骗保、虚假慈善等现象根本原因是诚信意识缺失。明星艺人、网络主播偷税漏税的金额不断刷新,变相增加了诚信纳税人的负担,损害了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绊脚石。网络募捐频遭质疑,骗捐事件偶有发生,如2016年的“罗尔事件”,还有去年温州母亲为7岁脑溢血儿子筹款69万被举报事件,均是家境优渥,却卖惨募捐,敛取远超实际花费的捐款,甚至闹出了“贫穷”给“富裕”捐款的错位。还有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等行为,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破坏,必须严厉打击。实行纳税申报信用承诺制、建立社会保险领域失信名单制度、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必将提升人们的诚信意识,促进形成主动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健全的信用机制、良好的信用环境、坚实的信用基础、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不仅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