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郑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始终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自然资源才得以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方可延续;反之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结局。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为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向自然索取,生态环境遭受无法逆转的破坏,人类终将会自食恶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放眼神州大地,全国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已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一座座荒山染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条条河流变清;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城乡的公园、绿道持续增加,海滨的滩涂、湿地生机盎然……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近日,襄阳市召开“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第四次现场推进会,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襄阳市襄州区召开“绿满襄州再提升行动”督办专题会,保障国土绿化政策贯彻落实高质高效.....全国各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上升到新的高度。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更加重要,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与经济能够平衡,保护和发展能够双赢。譬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减排增收、变废为宝的企业遍地开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了经济发展,造福了一方百姓。
生态文明建设看似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紧密的联系,但事实上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兼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尤为关键。譬如,襄州区引入“稻虾共作”示范项目,在过去干旱的鄂北岗地上建成了高标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实现了保护环境与农业发展“两不误”,给农民增收、给生态“健身”。从营造“光盘光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舌尖上的浪费”开展舆论监督,到推行“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这些都是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心有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脚下才有行动自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久而久之,高能耗、高污染、高危害的劣势企业及工艺自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比重自然会提高,低碳生活必然成为人人茶余饭后交谈的时尚。
久久为功,贵在坚持。若生态文明成为一种风尚,彻底融入生活,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定将再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信我们共同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定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定能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