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系统全面阐释了解决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立足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全党全军全社会工作重中之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脱贫成果”转化为“振兴起点”,必须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深挖乡村人才宝贵资源,以“一直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绘就乡村环境最美“锦绣卷”,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沃野奋斗新乐章。
以数字技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正迅猛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是壮大实体经济规模、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人民生活富裕的务实之举。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全领域覆盖、全方面升级、全链条运用,实现数据采集、数能分析和数字服务,助力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字化“高渗透性”的显著优势,着力运用农耕产品、智能监控设备、智能交互平台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全周期追踪,加快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现代化。
以人才富矿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需要各类人才去大力实施,因此人才振兴显得尤为关键。面对当前我国乡土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的短板弱项,既要强化人才“回流”,千方百计动员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引凤归巢,筑梦桑梓,也要精准引才、科学育才、靶向挖才,不断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强大动能。此外还要善于“搭台架梯”释放人才活力。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优势产业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精准对接,让更多的让“千里马”在乡村沃野上竞相奔腾。
以“绿水青山”建好生态宜居家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宜居宜业、山河锦绣的生态环境,是保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后防线,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压舱石。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移风易俗等陈规陋俗的革除,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农村生态安全屏障。要引导广大农民不做“砍树人”,争做“看树人”,用“青绿”厚植“两山”根基,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守护好山间林地那一抹青山绿,让山河“锦绣卷”成为人人向往、人人眷念的大美画卷。
“胜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如今,放眼广袤的乡村沃野,唯有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将“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筚路蓝缕、手胼足胝,才能让乡村这口“不老泉”焕发新的勃勃生机、喷涌更甘醇的“琼浆玉液”。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