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邵全明 全媒体记者赵玲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精神疾病的治疗目标不再只是注重缓解临床精神症状,而是更注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为实现这一治疗目标,做好居家护理尤为重要。具体应如何实施呢?襄阳市安定医院精神科护士长冷明俊从以下两方面给出专业建议。
患者的自我管理
1.坚持服药,足程治疗。出院后,不少患者感觉症状消失,认为不需要再服药了,或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愿继续服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所以,遵医嘱坚持服药,足程治疗,对防止复发非常重要。
2.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劳逸结合,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个人形象。
3.合理进食,规范习惯。要避免饮用酒、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物引起的部分副作用。
4.调整心态,适度工作。社会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尝试回归工作岗位,但需要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来慢慢适应,不管是在工作强度还是工作能力上,都不要期望过高,避免和从前的工作状态比较,以免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病情康复。
家属的照料护理
1.关注患者用药情况,确保有效治疗。在出院初期,因患者还未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或服药依从性差,时常会发生漏服药情况。建议先由家属代为保管药物,按照医嘱定时提醒患者服药,并认真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2.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目前,由于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还不太全面,再加上患者自身的病耻感等,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所以,作为家属,应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与其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感受,尽量理解患者。家属的鼓励、支持、接纳、包容就是患者走出困境的巨大动力!当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人士的帮助,以便更好地支持患者。
3.关注患者症状变化,识别复发征兆。在与患者的日常相处中,如发现原本性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或原本性格内敛的人变得非常活跃,滔滔不绝,所作所为让人很难理解,这时,家属就该提高警惕,严密监护,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恰当处理,尽早识别是否复发。
总之,精神疾病患者的后期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需要患者自身及家庭社会的良好配合来共同做好居家护理这项工作,从而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勇敢走向社会。
《襄阳晚报》(2022年4月25日15版)
(编辑:唐婧婷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