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4月23日,人民网刊发《在书香里与一座城相拥(我与一座城)》一文,指出对于热爱阅读的人们来说,那些曾淘到过心头好的书店,那个最常坐的图书馆角落,那些一起谈书论人生的好友……已和一座城融为一体,成为眷恋怀想的内在组成部分。有太多的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佳话,激励着当代人赓续书香故事。
掌握科学方法读经典。读书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诵读经典,从原著原文中汲取国学智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北大三老”之一季羡林先生所说:“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抛开经典无异于缘木求鱼。知识大爆炸的当下,能够做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尤为可贵。
树立远大理想勤磨砺。诸葛亮《诫子书》有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宜早,孔子十五志于学,青少年时期的理想往往能影响人一生的方向,司马迁年轻时的游历为后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奠定了基础,李时珍年少时的从医经历为《本草纲目》问世创造条件,曹雪芹生平见闻为《红楼梦》铺平道路。左宗棠少年失意,屡试不第,后潜心读书、神交古人,最终靠着经世致用的硬功夫创造了可圈可点影响至今的丰功伟绩。不经历昨夜西风、衣带渐宽、众里寻他“三境界”,怎么有“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的豁达。
领悟生活真谛善结合。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各地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恰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我国有“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向学”的优良传统,大凡人才成长基本上跳不出“寻进身之阶、学经世之法、问济民之道、成不世之功”四部曲。知行合一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