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江珊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披挂着红白色大伞飘然于天际,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至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以国为重、为国争光是中国航天发展壮大的鲜明特色和力量源泉。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近3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谱写着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秘……一个个浪漫名字背后,映照着中国航天的奋进步伐,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亲临航天发射场,和航天员亲切通话,会见航天参研参试队伍,发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动员令,为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期望,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成为全体航天人共同的目标追求和行动指南。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既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也表明中华民族离航天梦又近了一步,中国梦因之更有底气。
无私奉献、勇于登攀是中国航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永恒追求。随着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陆续实施,翟志刚、王亚平、邓清明等航天员的先进事迹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不是靠空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团结协作干出来的。“我们有幸成了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一位航天人如此深情地写道。中国航天人怀着“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飞天梦想,历经数十年探索与拼搏,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发展起来。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制胜法宝。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从航天大国步入航天强国,才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才能让中国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中,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使我国在结构强度仿真预示、力热环境预示与试验能力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这些先进技术经过转化,已成功运用到大型民用客机、高速铁路客车、风力发电等各个行业的前沿设计研发中,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并有效提升了我国的基础工业技术水平。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中国航天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创新作为引领中国航天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中国的飞天之路,是一条不断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未来在太空,中国空间站将继续与世界航天大国的航天器同台竞技,用科技实力展现中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大国自信与担当!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