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松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方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标准,结合不同年级,要求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作为普通网民和孩子家长,为恢复劳动课点赞。
方案的出台,让旧时的劳动课再次回归。作为学生时代最愉快的记忆,劳动课不同于书本上的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手做一顿饭,不会知道美食的不容易,更不会有成功的自豪感。不亲手种一棵植物,不会知道烈日下除草浇水的艰辛。不陪伴动物成长,不会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有丰富情感,也会撒娇。只有经历播种、浇水等一系列劳作,才会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只有在广阔的田地里走走,才能晓得“稻粱菽麦黍稷”的区别。只有喂养宠物,才能让内心情感丰满。生活即是教育,实践即是老师。相同的几片树叶,通过组合能变成各种树叶画。一个纸飞机,不同的叠法决定了飞行的距离。世界那么大,远远不是几本课本可以讲清楚的。在劳动中,提升的是孩子参与感,培育的是专注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劳动课获赞的原因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解更加形象。劳动课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日后独立生活的基础。
近来,各地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和汉铁初级中学都在校内开辟种植园,让学生通过种植大蒜、小葱、小白菜等蔬菜,体会劳动不易。青岛即墨区中小学校开发“课后服务”课程500余门,8万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形成了覆盖面广、适应性强的“基础+特色+精品”课程体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希望学校开设劳动课教学。但是对于劳动课,需要不断强化措施、强化监管确保成效。不能将劳动课程变成孩子的作业,家长的任务。对于劳动课,应该规范教学手段,以统一的课件和实践基地的方式,丰富劳动课内容。要不断丰富实践基地,襄阳的鹿门山、古隆中,传统文化中木牛流马、诸葛弩还有犁的演变,都可以成为劳动课学习的内容。
劳动课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的开展学习。建议对各类劳动教育课学习内容进行分类规划。现如今很多人一谈劳动课总是觉得农村孩子出门就是地,劳动实践不需要开展。可很多农村家长认为读书是大事,农活可以自己做,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农民子弟恰恰是劳动实践最少的。劳动不足,劳动课没有学习内容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劳动课的课程和考核设置上,需要各级部门加强管理,避免各类学校坐拥优秀资源,却不开展劳动教育,避免教育资源倾斜在城市。
落实劳动课,家庭是基础。需要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劳动课,在做好教学安全防护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动手。还可以结合部分家长劳动基础弱的特点,在劳动课上增添亲子互动环节。定期组织农耕、剪纸等互动活动,鼓励更多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掌握烹饪、缝纫等生活技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只有加强父母的带头作用,孩子劳动技能学习才会更快。劳动课不光要成为孩子的课程,还要在亲子互动模式中增强学习效果。
劳动创造美,劳动是将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更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大力推行劳动课,让劳动课成为童年生活最美好的记忆,让爱劳动习惯从小做起。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