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创新体制机制 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2-05-13 12:18:50 来源: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5月6日,人民网刊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一文,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县域经济已进入总量跨越、质量提升、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开放协同的关键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机遇、有条件。

把握切入点,加速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县域兴则国家兴,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占全国GDP比重超过60%,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繁荣的县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自2015年以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分批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破冰,探索建立“无城乡差别”户籍制度,试点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鼓励“农户进城”“外来人口”落户。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落地,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居住资源、社会保障、就业与公共服务,加速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

找准着力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城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省市,承担着粮棉油、瓜果蔬、肉奶蛋等农副产品稳产增产任务,也承担着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使命。通常来说,县域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地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成为必然选择。

紧抓关键点,创新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关键,常态化实施实用技术培训,构建“技能培训—职业鉴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以织密县域社会保障网为支撑,制定县域公共服务清单,构建市民化成本分担体系,精准核算市民化成本,政府主动承担市民化公共成本,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养为牵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并重,提升新落户市民科学理财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根除“进厂三班倒、出厂三缺一”乱象,走好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康庄大道。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