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5月4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团队13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当五星红旗在“地球之巅”迎风飘扬、自动气象观测站成功传回实时数据的那一刻,象征着我国峰顶科考综合任务圆满完成,也标志着持续5年之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科研攀登的标尺上划出崭新刻度,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是地球“第三极”。据统计,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曾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包括70年代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尽管每一次的科研攀登,或刷新高度、或成功获得冰雪采样、或完成人体高海拔适应机制实验,但迄今为止,从未像本次一样科学系统、精准完成“巅峰使命”全过程各项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次“巅峰使命”科考任务的圆满完成,是人类在珠峰地区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次壮举,也必将为新一代科考人员再攀高峰、探索发现传递出生生不息的信念火种。
一次巅峰登顶的攀登,比拼的是科考人员登山的脚力与傲霜斗雪的不懈努力。对于常人而言,即使具备再专业的科考知识,面对高寒、缺氧、少粮等诸多困境,登顶“地球之巅”也百般艰难,但于科考人员来说,他们经历的远非如此。面对跌入冰湖、棕熊袭击、野狼包围等重重险难,支撑他们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是无惧生死、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如磐信念;面对平均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一次次向上攀登、一次次爬冰卧雪、一次次挑战极限,磨砺的是他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坚定意志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耐力韧劲。而当他们涉千难、历万险,在世界之巅为大家送上“扎西德勒”的祝福时,既有超越自我的骄傲,也有不辱使命的自豪。
初心不褪色,无畏即巅峰。经过半个世纪的攀登,青藏科考队终于登顶珠穆朗玛峰,这其中走出了数十位两院院士,也造就了大批活跃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更激励着更多“后来者”献身科研、报效祖国,征服一座又一座科学的巅峰。在此次攀登顶峰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装备集体亮相登场,譬如高精度雷达、无人机、飞艇,还有直升机等,很多还是第一次在珠峰科考中使用,这背后离不开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断进步和精良装备的持续升级。
人们常说,“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试想,人生的旅途何尝不也是一场攀登?通往幸福的彼岸、向上的征途、前进的路上,少不了风险挑战,少不了诱惑考验,少不了迷茫失望。但只要认准目标、胸怀热爱、努力攀登,就不会被大风吹倒,不会被浮云遮眼。正如莫言在五四青年节给年轻一代的致信所述,“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当我们行走至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时,不妨咬咬牙、鼓鼓劲、蹬蹬脚,面对苦难而不畏惧苦难,笑对挫折而不回避挫折,就定能在大风大浪中岿然不动、攀至顶峰。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无论是攀登“世界屋脊”的高峰,还是攀登干事创业的“山峦”,纵使前路迷雾重重,蜿蜒曲折,只要我们如科考队员一般不忘初心、不忘来路,铆足干劲、提振气力,也一定能达到新的高度、创造出新的业绩。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