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努力奋斗、不断向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万人次。工厂、医院、乡间、社区,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广大劳动模范与亿万劳动者一起,胼手胝足、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托举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然坚持带领全院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抗疫最前线,与死神竞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来头顶烈日、脚踩泥土,奔波在田间地头,攻克诸多育种技术“卡脖子”难题,用一粒粒种子造福中国、改变世界;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工会副主席黄宝妹,退休30多年却始终发光发热,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加入“百老德育讲师团”,宣传劳模精神、讲述党的历史,线上线下向年轻人传播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正以奋斗和创新,构筑起社会的坚实脊梁;用苦干、实干、巧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马克思把劳动比喻为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旋转的“太阳”,将劳动视作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劳动都是我们的理想基石和事业根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为了搞科学研究,隐姓埋名28年默默耕耘;上世纪50年代,西迁交大人“打起背包就出发”,将西安交大建设成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创下中国载人航天一个个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一代代中国人正是在劳动中为国家民族创造价值,正是在奋斗中让梦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今日中国,劳动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着千千万万劳动者只争朝夕的奋斗足迹!回首过去,我们依靠着勤劳勇敢、顽强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展望未来,我们也必将继续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坚韧品格,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追求劳动之美,用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离不开“工匠故事”: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能在岩层间做到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值;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潘从明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铂族贵金属高效提炼技术,能从矿渣溶液的颜色中迅速判断铜、铁等杂质含量;管路班班长杨德将参与数十个大型海工项目建造,先后攻克多项被国际厂商垄断的钻井系统技术瓶颈;电焊特级技师王汝运不断刷新焊接工艺的极限,用高超的技术工艺,为中国基建“名扬四海,领先世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靠地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是“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更是“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
(编辑:刘洋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