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国鹏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3所985院校发布声明,宣布退出国际高校排名。消息一出,网友在短暂的意外之后,纷纷拍手称好:“退榜”反映的是中国大学的勇气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长期以来,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是中国大学绕不开的话题。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行榜、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这些西方媒体主导的榜单,依据自己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大学作出评判;但一纸排名公允度如何?能否真实、全面、准确反映中国大学办学水平?......都很值得商榷。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评价中国的大学,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的大学深深植耕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也是评价中国大学的逻辑起点。任何脱离中国特殊实际,仅仅借助“国际声誉”“学术研究水平”等简单可量化的指标,套用在中国大学头上的评判都是耍流氓。如果脱离大学对时代、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关键因素,过于关注所谓“国际声誉”“学术水平”等指标,不说舍本逐末,但必定是有失偏颇。而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所忽视的,恰是中国大学最具优势的部分。
说到底,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根本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左传》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还是《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无论是磅礴万千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悲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中,心系民族前途,勇担时代重任,积极建功立业都是最厚重的价值底色,也是中国大学区别于西方最显著的标志。因此,从历史文化脉络上来说,因缺失关键因素的考量,西方来给中国大学排名,这件事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伪命题。
而实践已经有力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大学培育的青年人才能够在各个领域绽放别Young青春,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被网友称为“北斗女神”的徐颖,32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并且是“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业务骨干。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疫战洪等领域,同样闪耀着众多青春的身影。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时代楷模”黄文秀、连续13批接力援藏的全国“最美支边人物”“格桑花支教队”,乃至无数奔忙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他们都生动展示了中国青年一代弥足珍贵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新时代给出的新命题。从“双减”落地到普职分流,从“双一流”建设不再区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到逐步赋予更多大学办学自主权等等,中国大学正全方位探索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985大学的“退榜”,就是与格格不入的国外大学标准的“解绑”,体现的是淡化排名、自信自强,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务实之风,也是坚定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新路的鲜明信号,相信也会形成更多更好的示范效应。
(编辑:崔怀宇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