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贵青云
襄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汉水文化的核心区和中国古城文化代表性区域。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是襄阳的宝贵财富,也是最令襄阳人骄傲的资本。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工业化、城市化洪流的裹挟下,我市的许多历史印迹和文化记忆在渐渐流逝。
城市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生命历程,关于过去成长的记忆保存在它巨大的肌体里,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文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交织出其独有的个性。但令人遗憾和痛惜的是,如今反映襄阳商业文明的会馆已所剩无几,码头文化亦难见踪迹,展示地域文化风貌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色的古街区也面临消亡,一些极具文化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遗址,或被城市开发挤占了空间,或散落在杂乱的环境中。长此以往,留给后代的将只是残缺的记忆碎片,市民很难找到城市发展的集体记忆,历史文化感知将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归依。
这些代表着襄阳符号和特质的历史印迹,是襄阳的宝贝。再高超的技艺、再逼真的模仿、再多的投入,也无法还原历史遗留下来的真迹。如果任其消失下去,有历史而少遗迹,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将变得名不副实。
历史印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沉淀,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哈在《新史学》中提出,历史遗留的地方空间对于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有非常大的贡献,是找回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基础。从这点上说,保留历史遗迹,是拯救集体记忆的需要。而这种集体记忆,是构建文化认同的基础。而文化认同,又是我们建设“文化襄阳”的社会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历史印迹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能让历史印迹再流逝,应成为襄阳文化保护和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除了保护好古城墙等仅存的历史遗迹外,还要抓紧编制邓城遗址保护性详规,加快建设邓城遗址公园:抓紧制定商业会馆抢救性保护方案,高标准进行规划、修缮、恢复和建设: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和恢复陈老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九街十八巷”的城市肌理;抓紧以中山前街为主轴对樊城旧城进行历史风貌区改造,结合汉江岸线的景观规划,彻底改善该片区的滨江景观形象,建设樊城历史风貌商业步行街区。保留和恢复了这些历史印迹,便留住了城市的根脉和我们记忆的家园。
(编辑:崔怀宇 审核:杨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