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硬发力软推进让中国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2022-05-31 14:52:30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吴军仪

中国文化是以华夏文明为基础,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契机,我们要以优秀传动文化的过硬实力和创新发展的稳步推进来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感染力,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文化为世界所共享。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是一种深层次的认同,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源头和根基,上下五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一步步走来,内涵之丰富,底蕴之深厚,和而不同,百花齐放,从诸子百家到京剧川普,从茶马古道到丝绸之路,从红船精神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漫长奋斗所积累的文化养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又在干事创业中为之添砖加瓦,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为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奠定了基础;为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创造了条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是做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大国,就是要始终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在文化事业中的引导地位,加大公益文化的制造和产出,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文化自主选择权,加强和规范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优秀文化市场化,健全现代文化在市场体系、商业领域方面取得新突破。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切实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公共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加大对群众切实需求的文化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和基层文化建设,送文化进乡村,让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打造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既稳健又轻快,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发展中文化的情怀”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中华文化中去,打造有温度的中国特色文化产业链。首先要加大中国文化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造,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相应帮扶政策,提供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打造可持续文化产业园添砖加瓦;同时注重文化领域人才多元化培育,用人才创新、科级创新优化完善文化产业链,用深化改革和高层次对外开放来提升“文化”吸引力,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在文化领域干事创业;最后要走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文化交融是时代使然,把文化元素融入各产业领域中,打造“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教育”等特色文化产业,让文化在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中焕发强韧生命力、迸发强大时代能量。

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文化创新和推进引领,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文化、展现好中国智慧,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之林开出绚烂的花朵。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