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江珊
2022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这是推动民法典更好守护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抓住关键,学习好民法典。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民法典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必修课,列入干部培训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不断用民法典武装头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系统学习民法典,在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才能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真正以法治思维指导工作、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
多措并举,宣传好民法典。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充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植根社会生活的深厚土壤,才能将民法典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法治获得感。浙江慈溪市推出《少年民法说》民法典优秀视频展播,让青少年化身民法典代言人;安徽天长法院利用下沉社区防控疫情这一契机,组织值班干警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举办民法典宣传月专项答题活动,推动更多群众加入线上普法行列。全国各地把学习宣传民法典作为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以更浓的氛围、更活的形式、更实的效果,开展多层面、广覆盖、全方位、接地气的宣传教育,切实引导群众明法于心、守法于行。用好各种媒体平台,与基层“点对点”“面对面”,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民法典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阐释,普及好民法典。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是一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法律,必须加强阐释解读。各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阵地,把民法典宣传宣讲活动开展到群众的家门口,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万家。针对不同群体,紧紧围绕群众需要,因地制宜地分类开展宣传,解决好学习宣传“最后一公里”,增强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的精准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夯实民法典学习宣传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让大多数人都得到民法典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逐步了解民法典、尊崇民法典、遵守民法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因此,要加强民法典教育和普及,使民法典在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书写“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