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让技能人才“破茧成蝶”

2022-05-31 15:04:40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齐翔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壮大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但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破题技能人才短缺,需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制度,让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破茧成蝶”,让人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

打通“养成渠道”,强化技能人才培育质效。“人才自古要养成”,技能人才尤其需要养成。技能型人才是技术创新、企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打通技能人才“养成渠道”,需要社会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培育网络。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与市场需求结合,积极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培训、多元化载体,发挥学校在资源、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健全技能人才终身教育机制,采用融合联动,深化跨界合作模式,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开发高质量的新技术课程,推动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内涵提升和特色发展。通过岗位轮换、回校深造、实践演练等形式提升技能人才一专多能水平,推动人才再教育、技能再升级,让更多的骨干力量、有生力量在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打破“身份壁垒”,构建多元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育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孵化出众多新职业。外卖员、快递员获评职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行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托举作用。破除在识才、选才和评价人才问题上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四唯”陈旧观念。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十分必要。在人才评价上推行多种推荐形式并举,多种评价手段并重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实行差别化技能评价。推动政府、社会、企业不同主体参与,协同职业技能鉴定、院校资格认证和企业评价多元评价机制。科学选才,合理、恰当地使用人才,让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图景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创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撑,奋斗有回报。技能人才只要能苦干实干,拧螺丝能“拧”成全国劳动模范,操控机床也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甚至可以身披国旗走上国际大赛的领奖台。时代给予广大技能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想更充分地释放技能人才引擎动力,还需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让技能人才绽放在千锤百炼、焊花闪烁、刻刀起舞的岗位上。“吹尽狂沙始到金”,要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将其作为技能人才教育、选拔、培养的重要渠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培,让技能人才在大赛要赛中长才干、增本领、强底气。通过职业技能竞赛锤炼使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要以人才奖励体系为依托,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树立积极宣传导向,对于技能表彰获得者广泛宣传,在舆论上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建立基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业绩贡献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保障制度,以市场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以物质荣誉体现社会贡献。落实高技能人才住房、医疗、社保等保障服务,让技能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在技能报国的之路上发挥所有光和热。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