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深耕中华文明富矿,展示可敬可爱大国形象

2022-07-25 22:01:37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力量之源。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知所从来,方所明去。五千多年的时光沉淀,孕育出了灿烂无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核心思想理念到传统高尚美德,从厚重人文精神到非凡卓绝智慧,从壮阔无比的华夏农耕文明到润心启智的优秀文化瑰宝……历经悠悠5000年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岁月深处走来,与当代对视、与未来对话,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沛的滋养,更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民族气质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鉴往知来,守正创新。文化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中华文明才得以历久弥新。从浓缩和继承中华廉洁文化精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动清廉中国建设稳步前进;到在中华五千年传统孝文化中提炼亲情观念,为亲情文化建设提供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化中华文明思想结晶为内在价值,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立足时代特征和需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其价值理念,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文物、耸立在街头巷尾的老建筑、流淌在古籍里的思想学说活起来,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润泽人心,才能激发起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与热爱,从而点燃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构筑中国价值。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让中华文明在赓续传承中大放异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者、引领者,深入拓展中华文明探源的广度和深度,在精品研究上加大力度,用“好声音”传播中华文明好故事,将历史自觉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中华文化培元铸魂、焕发勃勃生机。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民族风尘仆仆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岁月,脚下是璀璨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耕中华文明富矿,推动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青年一代当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创新性发展,进而推动“中华号”巍巍巨轮驶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