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用“脚沾泥土”换取人民“信任票”

2022-08-04 08:36:00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陈月林

近日,我省各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通过与群众、企业面对面沟通,解决人民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难题。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收获的才不止是建议。党员干部只有“脚沾泥土”,解决民众急难愁盼才不是空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实践证明,深入基层不仅仅是历练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更是牢固执政根基、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作为的“底气”。“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他曾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进行走访、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总结出治理“三害”的办法,经过充分印证的一手资料,成为他干事的底气。相反,长期与基层“隔离”,就会产生一种“山高皇帝远”的困境,自己掌握到的材料、情况就像是“二道菜”,只有枯燥的文字和数据,且一份材料经过多次流转,无法保证内容的全面性和真是性,在做决策时,自然心中没有了底气。

办实事是团结人民群众的“修炼手册”。在生活中,我们会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当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服务不匹配,或者自身诉求迟迟无法得到解决,我们会怎么办呢?结果肯定是“粉转黑”。在工作中,同样如此,党员干部如果表面上“下基层”,其实内心是“吓基层”,走马观花就一心想着回办公室,对百姓生活难题、企业发展难题或是左耳进右耳出,或是置之不理,必然会颠覆大家的信任,甚至民怨会恶化成民愤,情绪很可能转化成过激行动,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真正走实走深下基层,才能实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党员干部在实践活动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结合“双报道”,主动联系所在社区和居住地,例如广西平南县实施“强基暖邻”工程,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先锋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先锋楼栋长、党员中心户日常通过“敲门行动”“微信群征集”等方式,收集居民反映热点难点问题,一通电话、一个招呼,帮助身边的群众解决小事小难,党员干部不用奔走“远方”就能实现“送温暖”;心系一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基层隐情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发挥好“雷达”、“哨兵”的作用,利用工作经验加强分析研判的能力,争取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时,我们不仅援之以手更要援之以道,针对问题主动普及相关的政策和类似困境的解决途径,当好“讲解员”,借助自身积累的知识,将上级精神和做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更广泛传递。

总而言之,干部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就能收获群众多少满意的目光。党员干部下基层应当渐成风气并由一场实践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长效化、机制化。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