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琦
最近,奶茶品牌益禾堂被曝使用过期发霉食材、必胜客过期食材换签“续命”、胖哥俩、曼玲粥店采用过期食材多次上质量黑榜……不少知名餐饮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经济复苏关键时刻,个别餐饮品牌在追求利润止损的同时,忽视了对食品质量的把控管理。如果企业只顾追求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当问题发生时,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和市场,更会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店和魏公村店调查发现,必胜客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员工拆掉外包装,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等,给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食品安全不能仅是说说而已,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要加强行业自律,作为离大家生活“最近”餐饮企业要常怀敬畏之心,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强化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管理,从严把好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引导生产经营者夯实主体责任,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培训,加强自查自纠,把食品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要加强行业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加强安全监管,用好法治化手段,提高专业化能力,及早发现问题,从严从快处置问题,始终保持对食品违法行为高压态势;食品监管执法人员要知敬畏、懂约束、守纪律,以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查严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让造假掺假、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行为付出代价。
要增强维权意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国家稳定。要想从根本上打击这种违法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告知消费者自身享有的权利、纠纷解决途径、投诉举报的渠道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要积极学法、懂法、用法,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在遭遇食品安全事件时索取凭证、主动留证,为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主动捍卫自己的法律权利,让劣质食品逐渐失去市场。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