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月林
尽管夏日炎炎,乡村呈现出热闹火热景象:南漳县王花园村葡萄采摘园,开园首日就迎来游客1000多人,粒粒葡萄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豆”;樊城区“盛世荷香诗韵张湖”主题活动上,非遗产品、农副产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引得游客争相购买。
如今,农村不再是“贫苦”“萧条”的象征。农业和旅游结合,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成为“吸睛”的打卡胜地;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或特色的服务,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
农村旅游为什么成为“香饽饽”呢?既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对美丽乡村的建设,也缺少不了游客消费理念的转变。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一号文件,文中明确提出“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以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将乡村休闲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等方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开发。
其实,在我们身边,随处看到农业多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宽敞平整的农村公路可以成为网红公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屋成为打卡地,另外,各地在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可以满足游客赏荷花、看乡村生产生活场景、野外露营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的需求,也可以让游客体验有采摘园、垂钓、品尝农家蔬果乐趣。甚至不少自然景区开始转型,将单一的休闲旅游拓展成为集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就拿南漳县天池山景区来说,景区内的有机茶园,可以让游客体验采茶的乐趣,同时,划分一片茶园出来,作为学校的研学基地;景区山顶上,还开发民宿、烧烤露营等项目,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游客。在游客中心,还有农家乐,菜品全是本地的有机蔬菜,门口的商店更是陈列了有机蜂蜜、有机茶叶、葛粉等农产品。这样一来,游客不仅可以可以现场体验,还能将产品带走。
于游客而言,农村旅游成为康养、教育、玩乐多重“向往的生活”叠加的奔现方式。近年来,更多的人向大城市汇流,紧张的工作、环境污染、高大的建筑越发的勾起人们心中对田园乐趣的向往,想在工作之余寻觅一处不一样的景色通畅心灵。于是,游客从到大城市“买东买西”逐渐转变成到农村“看山看水”,带着家人去农村采摘一些新鲜果蔬,品尝农家饭,赏赏乡村美景。另外,由于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就近的“微旅游”逐渐代替的长途旅游,向城市周边辐射,目光便落在周边的农村。
近些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明显增加,从2015年的4400亿元发展至2019年的8500亿元。(数据来源《2021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2021年中国乡村游客规模为86654万人次,同比增长55.5%。这不仅振兴了乡村经济,更是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拓展发展渠道、带动农村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途径。
这看起来,就是一场乡村发展和游客休闲的“双向奔赴”。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